服务热线
029-89630519 029-89630586
来源:administrator 发布时间:2021-04-22 21:04:46 浏览次数:1374
在吟诵中游太古,在歌唱中解困顿,在舞蹈中化顽鄙,在演奏中享美乐,在礼仪中始觉醒……西安北大新世纪学校一年级的乐教课堂上,余音绕梁的稚声低唱或浅吟,高昂或婉转,伴随着悠扬的古琴旋律和优雅的诗乐舞,给人传递出一种诗乐悠容的态度,以及对美、对艺术的感知。
中国自古以来都被称为"礼乐之邦",乐教一直在中国教育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乐教”一词最早出现于《礼记·经解》:“广博易良,乐教也。”《乐经》被奉为儒家六经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教育内容。孔子亦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而在孔子之前的西周时期,乐教与礼教便结合在一起,发展成为影响中国几千年的礼乐教化。
古代的乐教制度与现代的乐教存在着明显的区别:现代乐教是通过学习当代具有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独特风格的民族民间音乐结合古代诗词歌赋、历史文化共同来熏陶、渲染学生,目的在心灵、人格以及行为等方面让学习者有所感悟与提升。
一直以来,西安北大新世纪学校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调回归教育本质,全面推行通识教育。为深入贯彻“修养道德、健康体魄、语通中外、志成精英”的办学理念,西安北大新世纪学校通识启蒙体系参考国内外著名大学通识教育体系,由正蒙学堂按照义务段学生的认知和发展特点,从学生的体能健康、人文修养、全面发展、语言与表达、行为规范与养成等方面,建立了以“礼”“乐”为根基的现代通识教育体系,以琴、棋、书、画、诗、乐、茶贯穿于学生培养过程始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贤的思想智慧融入学生的血脉之中,开展个性化的人格养成教育,致力于培养身心健康、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具有人文修养、民族根基、世界视野、高素质的现代人。西安北大新世纪学校特色课程——乐教课,是学校通识教育在学龄早期的教学手段之一。
学校乐教课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导,以“礼”“乐”为核心,结合学校办学理念、校风校训、通识教育宗旨,融汇多种传统艺文元素,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三大课程板块入手,通过多维度的艺术形式展示课堂教学,礼由外做,乐由中出,以达到对学生礼乐教化的目的,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人文关怀、人格修养与价值观陶冶,撷取和探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至真、至善、至美”的生成脉络,通过感受、启迪、思辨与笃行,使之成为学生内在的恒久品格,是学校通识教育的有力体现。
正蒙学堂乐教课程体系研讨组由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的高能教师团队组成,教师们经过多番教学研讨,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学情设计了完整的乐教课程体系,编排了基本课程观念、课程目标、1-6年级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形式。篇目包含诚信、礼仪、风俗、谦让、尊重、孝道、尊师、感恩、责任、爱国等题材,课程主题导向性强,具有融合课程的课堂实操性。
古人云:“人无信则不立”,西安北大新世纪校园里的文化墙上醒目的刻着“诚乃天之性,信为人之灵。立人必有信,有信须至诚”,教导学子们“我今立诚信,明朝做精英”。西安北大新世纪学校本学期的一年级乐教课程以《弟子规——信》作为开篇,养正于蒙,通过对信篇的朗诵、吟唱、表演、艺术创作、礼仪舞蹈等形式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性。课堂环节精心铺设为“我乐读、我乐悟、我乐演、我乐学”,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与主题目标相结合,使课堂变得更加灵动。为备好这样一堂课,研讨组全员多次磨课,上示范课、观摩课,课程组老师结合多媒体网络信息化教学的辅助资源,提前录制微课、微视频等,进行主题探索教学,让乐教真正作为通识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和路径,使每一位学子都享受到童年的优质教育,成长为拥有均衡知识结构、广阔视野、完整人格,全面发展的“全人”。
一门好课不仅能够涵养学识,更能令学生收获一种古今贯通的思维、严谨热切的态度以及深诚久远的追求,对于天地万物、宇宙人生保有辩证的关于美的体悟、善的思度与真的考量。西安北大新世纪学校独特的课堂形式、乐教老师的修养情怀和中华传统诗乐文化的自身魅力获得了小藤苗们满满的喜爱和家长朋友们的认同:“很喜欢老师的讲课风格,让小朋友收获了对传统艺术的热情和兴趣以及很多人生哲理,是一种由内而外、启发式的性灵教化。”
通识之用是无用之用,却为大用,通识教育的影响,不仅在于其深广,更在于其绵长。西安北大新世纪学校一直积极探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打造国学教育品牌,以学校正蒙学堂为“实验地”,融诗教、礼教、乐教于一堂,集智育、美育、德育于一体,着力培养学生在中华文化滋养下的丰盈灵魂,世界格局观下的全球视野。未来,西安北大新世纪学校必将用礼乐教化,掀起通识教育的浪潮!
文字:杨丽娜
编辑:王 蔓
审核:杨会武